2016-09-28 成果展示
“非遗进清华”创新成果汇报展亮相中国非遗博览会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2016年9月21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参与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57所高校集体亮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率20余名清华非遗研修学员参展,并展示了“BMW中国文化之旅”自2007年举办以来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取得的部分创新成果。

本届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为配合这一主题,非遗保护创新基地组织部分非遗研修学员,筹备了本次“传统对话传统——‘非遗进清华’创新成果汇报展”。据基地负责人陈岸瑛介绍,不同于今年3月底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非遗研修结业汇报展,本次展览向传承人及其创新设计的非遗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1、研修班学员之间的1+1合作;2、一种传统工艺+另一种传统工艺,凸显各自工艺最精彩的方面,强强联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3、产品应具有实用功能,不上墙不加框;4、产品体积不要太大,方便携带和使用;5、以惜物为原则,控制材料和工艺成本,以最小的工艺实现最大的效果;6、在每一个环节上精益求精。这一没有设计师参与的1+1创新实验,旨在通过传承人之间的合作研发,激发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恢复传统工艺之间的毛细血管联系,探索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本土路径。

清华美院非遗研修班导师李迎军、王悦与刺绣、缂丝、蓝染传承人以1+1交流合作方式产生的创新作品,也在本次博览会和本次展览中亮相。此外,“BMW中国文化之旅”还邀请知名青年艺术家宋建树,以仓颉造字和木杆秤制作技艺为创作题材,通过装置艺术形式,直观、创新地呈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充分体现了BMW在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念。

据了解,2016年恰逢宝马集团百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BMW中国文化之旅”发布创新举措,在下一个十年着力搭建两大非遗保护的公益平台:(1)“发现的平台”,将经典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升华为发现有活化潜力的非遗项目的发现之旅;(2)“活化的平台”,依托与清华美院联合发起成立的非遗保护创新基地,实施一系列针对非遗传承人的专业帮扶、产品孵化等活动,探索非遗活化和保护模式的创新。

清华美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成立,以参与清华美院非遗研修研习以及“BMW中国文化之旅”中发现的具备创新潜力和需求的非遗传承人为依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交流和展览活动,激活传承人自身的研发能力,促进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未来的工艺大师,孕育融入现代生活的传统工艺品牌。据悉,今年年内,基地将在苏州和北京举办两次非遗传承人创新设计训练营,为打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往现代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贡献一份校企合作的公益力量。

参展作品欣赏

1)“BMW中国文化之旅”创新作品

宋建树,《河流》,基于“仓颉造字”的创新艺术装置

宋建树,《天地之间》,基于“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的创新艺术装置

2)“传统对话传统”1+1创新作品

南昌瓷板画(胡权权)+蒙古族金银器(斯楞格)+野王紵器髤饰技艺(陈俐宇)=长命锁

青海银铜器及鎏金技艺(何满)+南昌瓷板画(胡权权)=盘子

钧瓷(刘红生)+青海银铜器及鎏金技艺(何满)+嵊州竹编(吕成)+徽州漆器(俞均鹏)=缘

青海银铜器及鎏金技艺(何满)+嵊州竹编(吕成)=竹编银壶

钧瓷(刘红生)+嵊州竹编(吕成)=都市乐章-春曲

云南建水窑(田静)+野王紵器髤饰技艺(陈俐宇)=格律线韵

胡开文制墨(汪迪洋)+湖笔(马万飚)+曹氏宣纸(曹立)=生活-食

北京景泰蓝(李静)+蜀绣(肖华)=净水莲

澄城刺绣(武麦花)+南通蓝印花布(吴灵姝)=鸡头、虎头三件套

蜀锦(叶小倩)+蜀绣(张楚玥)=百子心桌旗靠垫

桐乡蓝印花布(哀警卫)+南昌瓷板画(胡权权)=“绸缪”系列真丝晚宴手包

成都漆器+花丝镶嵌(周雪莹)=念

福州脱胎漆器(朱冰)+银器(留余堂)=银の流朱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