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5 教学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漆艺研修班学员参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5日

919日上午1030分,四川美术学院漆艺研修班的学员们抵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美术学系陆豪老师、杨一博老师引导学员参观三峡博物馆各展馆。

漆艺研修班学员参观合影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其前身为1951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6月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并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其新馆于2005618日正式对外开放。

本次外出学习,漆艺研修班学员主要参观了李初梨捐献文物展、汉代雕塑艺术展和中国历代钱币展三个常设展厅,由专业讲解员带领学员们进行深入了解与学习。

李初梨(1900-1994),重庆市江津人,1915年赴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接触马列主义。1927年回国,加入“创造社”,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初梨同志对中国古代文物充满着挚爱并有很深的鉴赏能力,长期以来,他和夫人简朴持家,并甘之如饴,积攒下工资,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书画、瓷器、青铜、紫砂、文房器具等古代文物。将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国家,让他们在公共博物馆中实现社会共享,并为它们寻找一个永久的家是李初梨的夙愿。19934月,他将收藏的各类珍贵文物捐献给家乡的重庆市博物馆,成为今天大家参观的李初梨捐献文物展。

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学员们都十分投入,认真听取讲解员的全面介绍,在参观结束后,学员黄小波、雷春风说道:“敬佩李先生的气节,为人的大气。我们作为懂得漆器艺术的一员,虽然要利用这项技艺来养家糊口,但更重要的还是将漆艺发扬光大,不损其品质的传承下去。现在学漆艺的人也越来越少,那我们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向李初梨先生学习,要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要为整个国家的艺术文化发展做贡献”。

学员们在展厅前集合听取讲解

漆艺研修班学员听取讲解

漆艺研修班学员观赏文物

漆艺研修班学员观赏文物

漆艺研修班学员观赏文物

李初梨先生捐献的铜器文物

李初梨先生捐献的瓷器文物

随后学员们前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楼观看汉代雕塑展。汉代雕塑艺术,突破商周以来浑厚质朴、严谨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大气磅礴、浪漫想象的美学新风。其包罗万象的史诗般画卷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构筑起后代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汉代巴蜀地区出土的雕塑类文物艺术品,秉承本地区传统,得区域化文化滋润与工匠灵性陶冶,展现出特别的现实旨趣,清新风格和浓郁生活气息,在中国汉代雕塑艺术中独树一帜,深深影响着后代的艺术发展。

汉代雕塑展车马文物

漆艺研修班学员听取讲解

漆艺研修班学员听取讲解

汉代雕塑展陶俑

讲解员老师生动讲解中

漆艺研修班学员与班主任进行交流

在结束汉代雕塑展参观之后,漆艺研修班学员们进行简单用餐。学员高延玲与黄华在休息间隙讨论起来,觉得在自己的漆器图案中似乎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传统神话元素。例如,把之前观看的汉代雕塑展中“西王母”这一神话元素加入耳坠或者手镯中,形成别样的复古风格。虽然传统漆器花纹大多抽象,将其具像化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进行合理的尝试,或者可以与别种材料结合创作。

漆艺研修班学员们稍作休息后,又参观了中国历代钱币展厅。钱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枚硬币也能折射时代的枯荣,反映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及文化特色。中国古代货币始于天然贝币,其后出现各式金属铸币。

在参观历代钱币展过程中,讲解员结合漆艺研修班学员的需求,着重对钱币上的字符、花纹等进行阐释说明。每个不同时代钱币上的文字都会有不同的字形,并且在特殊时期,可能还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样式。那研修班的学员在日常创作中也可以借助这种思路,走出不一样的路子。例如,在形式上创新,当下流行漆器耳环我们就将其延伸,可在耳环的形制、肌理纹路、图案上做文章。不千篇一律、随波逐流。

通过此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学员们不管是在艺术家的精神气节或者是在创作元素上都收获良多。同时与带队老师、讲解员的积极沟通,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重新发现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漆艺创作。

合川沉船打捞宋代钱币

宋代钞版拓本

清代户部官票

漆艺研修班学员听取讲解

漆艺研修班学员听取讲解

(来源: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