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老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首任校长于右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
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学学校占地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本文献370余万册。拥有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设有28个一级学院,4个二级学院,拥有全日制学生共计37329人。全校设6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上海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引进“三学期”制高校,是采取国际通行学制的先驱。
上海大学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升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和技艺,为创意产业培养具有“知文化、懂艺术、会手艺、有审美、爱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
二、培训方向
刺绣(苏绣、苗绣、湘绣、蜀绣、羌绣、京绣等)及竹艺、棕编方向,共计两个班。
三、培训对象
国家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通传承人群,重点为该门类传承人所带的学徒及绣娘。本期培训招收刺绣(苏绣、苗绣、湘绣、蜀绣、羌绣、京绣等)及竹艺、棕编两个专业班,每班100人,合计200人。
四、培训时间和课时
2015年7月20日至8月20日。
每个培训班160课时,两个培训班共计320课时。
五、培训地点
上海大学(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六、培训内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使学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常识有初步了解,通过经典案例解析,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方面有全面了解。
(二)营销与传播:通过考察创客基地和分享创客成功经验的专题讲座,让学员懂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专利申请途径以及品牌效应在传播和营销中的作用。
(三)美术基础:通过图案装饰、色彩装饰、平面构成等基础课程,让学员从自然中掌握认识美、提炼美、表现美的规律,提升学员的审美素养和美术表现能力。
(四)工艺基础:
1.刺绣(苏绣、苗绣、湘绣、蜀绣、羌绣、京绣等)班
通过对中国传统刺绣(苏绣、苗绣、湘绣、蜀绣、羌绣、京绣等)知识的传播和教学,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形象,塑造中国刺绣品牌。通过图形、色彩、构成等符号因素,成为蕴含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通过动手制作,让学员了解材料与工具、材料与工艺、以及材料与造型之间的关系,了解同类工艺不同风格的作品,开阔眼界,提升学员的工艺制作能力。
2.竹艺、棕编班
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讲解和动手制作,让学员了解材料与工具、材料与工艺、以及材料与造型之间的关系,了解同类工艺不同风格的作品,开阔眼界,提升学员的工艺制作能力。
(五)综合创作:结合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和临摹,培养学员了解创意、构图、选材、制作到包装的作品制作全过程,提升学员的创作能力。
(六)考察与讲座:根据授课的不同阶段,安排考察与讲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传承人群的历史责任,提升文化传承自信心。
(七)成果展示:采取课程交流、作品展示、视频纪录、网上分享的形式,展示培训成果,总结教学经验。
七、培训方式
以素养通识、案例讲解和技能传授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以开拓视野和现场感受为目的的实地考察,以问题导入和经验传授为方式的专题讲座,以信息交流和情感融合为载体的网上平台,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体系。
工艺基础课程配备1名专业教师、1名生活辅导教师,以及1名研究生助教,保证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效果。
八、课程结构
刺绣(苏绣、苗绣、湘绣、蜀绣、羌绣、京绣等)及竹艺、棕编两个班的课程结构相同:
课程模块 |
课程目录 |
课时 |
合计 |
课程 比例 |
非物质文化 遗产通识 |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