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西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3019亩(含绿化地),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4万余人。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西北民族大学培训方案
一、培养目标
利用高校教学科研优势,为保护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智力支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文化素质,开阔文化视野,强化专业基础,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树立文化传承意识和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二、培训方向
临夏砖雕、甘南唐卡
三、培训对象
临夏砖雕、甘南唐卡项目的普通传承人群,培训人数100人。
四、培训时间和课时
培训时间:2015年8月20日至9月20日。
共计152课时。
五、培训地点
住宿地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小四合院、临时工公寓。两人一间。配备床上用品、脸盆、暖瓶,榆中校区公共浴室。
上课地点:榆中校区公教楼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
用餐:凭校园卡在学校8个餐厅自由选择就餐,餐饮种类五十余种以上。
六、培训方式
(一)文化课程、艺术欣赏课程和学术讲座集中安排到兰州西北民族大学新校区,采取集中培训、大班授课方式。
(二)美术基础课和实践课程采取小班授课方式,每班25人,共分为4个教学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一定课时,尝试在临夏州、甘南州民族文化企业设立培训点,运输教具、派驻指导教师在当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砖雕传承人培训班和唐卡传承人培训班各任命班主任老师1名。美术基础和实践课班级(25人小班)每班每门课程聘请专业课教师1名,助教2名。
(四)文化课和美术基础课课堂教学均全程录像存档。
(五)建立学员个人信息档案及培训期间作品档案,培训结束后提交培训情况总结报告。
(六)培训结束前举办学员汇报作品展,并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检查培训成果。
七、培训课程
本期培训班由文化理论基础、艺术欣赏、美术基础与实践、现场教学、学术讲座五个模块组成。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序号 |
培训模块 |
培训(内容/地点) |
总课时 |
培训形式 |
1 |
文化理论 基础 |
民族文化概论 |
1 |
讲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
1 |
讲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