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学员风采
紫陶夫妻进婺城,后生弟子来传承——浙师大建水紫陶班学院张朝康、李毓英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5日

在浙江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建水紫陶班)中,有一对携手走过26年制陶风雨路的夫妻,他们是来自云南建水县的张朝康与李毓英。

扩眼界

“我跟夫人平常忙着做紫陶,没时间出去学习,觉得眼界都窄了,这次真的很感谢文化部能够给我们这次机会。这几天我们接触了很多大师,并跟着他们学习非遗知识。感觉非常新鲜,还提起画笔,学会了素描。真心的感受到现在国家对于非遗传承的重视。”张朝康说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更专心投入到建水陶茶壶的设计制作中。

出生于1969年的张朝康在90年的时候进入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学习制陶技术,并在第二年认识了夫人李毓英。两人在陶厂中同吃同学习,慢慢的,在制陶技艺进步的同时,二人的感情升温。后来,随着制陶厂的改制,已成为经验丰富的制陶大师的张朝康同李毓英决定,自己开办制陶坊,制作更好的紫陶,并将紫陶技艺传承下去。

图为张朝康

“工作坊是06年成立的,那时候就我们两个人,困难还挺多的。虽然离开了陶厂,但是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设计思考自己喜欢的紫陶。你看现在十年了,不也挺好的嘛,我跟她,倒是能够一起做东西了。”张朝康有点腼腆,笑起来很特别,和蔼亲善。当笔者提到能否欣赏一下两人的作品时,他转头呼喊自己的夫人。

图为李毓英给笔者展示作品

“这些都是我跟他一块儿做的,上面的画就是别的大师画的啦。我们现在茶壶做的比较多。”李毓英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作品,分享着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是紫陶的故事,也是他们夫妻圆梦的故事。

 

 

图为张朝康李毓英共同完成的作品

共筑梦

“儿子他喜欢学医,我们一开始反对,觉得要让他继承我们的手艺,后面想通了,觉得什么事情只有喜欢了才会做的更好,我们尊重他。现在我们有手艺非常好的徒弟,我们把他当做第二个儿子,也决定把我们手上的都传给他。”张朝康口中得意的弟子李家良,此刻正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作画。

图为张朝康弟子李家良

李家良说,“我大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所以刚接触紫陶还是觉得非常的困难。长时间坐那里觉得很枯燥,但是怎么说呢,当一件陶器成型出来,又是非常开心的,我能看到自己的创意。”

图为李家良作品

“这次有幸跟师父来了金华,在培训班里学了很多我以前都没接触的东西,一下意识到自己非常需要充电。师父说他们扩了眼界,我也是。我知道师傅他们对我的重视,所以我不会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会在一个月后给他们满意的答案,我们建水的紫陶,也要让更多人知道。”李家良摸了摸画纸,重新投入素描中。(来源:浙江师范大学)